“你們的工作太給力了,服務態度好,辦事速度又快,真的太感謝了,為我們省去了很多麻煩,也讓周邊老百姓滿意度大大提高……”近日,濟南市中區舜函社區工作人員熱情地將錦旗送到在中鐵十四局市中區老舊改造項目部。那面鮮紅的錦旗,不僅是對工作的認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信任。
舜函社區工作人員向項目贈送錦旗(粟玉娟 攝)
自開工以來,該項目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重點突出問題導向,通過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切實解決職工群眾的鬧心事、煩心事、憂心事,讓實事成果轉化為職工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老舊小區在新時代“蝶變”,讓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該項目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雖體量小,但點多、面廣,又多為高處作業,其中施工的玉函路50號院由舜玉路街道的舜函社區負責,因樓道外墻保溫、樓頂防水等施工需要,施工機械只有停留占用居民的私家車停車場才能進行施工,且周邊沒有專門的停車場,就導致居民私家車無處放置。
“我們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就是為了給居民更好的居住環境,所以居民的利益必須得保證……”項目書記王統江表示。
居民滿意、施工進度、安全質量……都必須得到保證,在進退兩難的情況下,只能從內部想辦法。要保障現場施工,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居民的停車位置。其間,該項目認真梳理施工進度,經多方調查研究,與社區等多方協調溝通,最終配合社區提前申請交警部門辦理臨時道路停車,在預定施工期間,不阻礙道路通行的情況下,私家車臨時停放在車輛來往較少的兩側非機動車道,并設置臨時停車點指示牌,停放車輛發放臨時停放證,依次按照順序停車,不僅滿足了居民需求,規范了小區車輛停放,還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以前停車總是亂糟糟的,現在有了臨時停車點,規規整整的挺好!施工隊還特意來和我們解釋,心里踏實多了。”居民李阿姨笑著說道。
“是啊,雖然施工時有點吵,但看到他們為我們著想,還主動解決問題,我們都理解和支持,改造好了我們也受益。”另一位居民也點頭附和。
工委主任馬禎(右)帶領工會安全監督員盯控現場作業(粟玉娟 供圖)
針對反饋的問題,該項目暢通線上問題反饋渠道,并安排專人對問題進行分配,電話或線下當面了解具體情況,溝通協調,并督促問題盡量當天得到解決,后期做好問題“回頭看”,切實保障居民的滿意度。
該老舊小區人員混雜,老人和小孩較多,暑假期間,該項目工委主任馬禎帶領工會安全監督員緊盯現場高空作業安全,并通過扎實開展進宿舍、進班組、進心里等“三進”活動,傾聽職工群眾的呼聲,解決職工的難題,變“被動接訪”為“主動破題”,切實將職工群眾的“煩心事”辦成“暖心事”,大大提升了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總擔心施工不安全,現在看到他們這么細心,我們放心了。”一位老人感慨道。
從“鬧心”到“舒心”、從“煩心”到“暖心”、從“憂心”到“安心”,變化的背后需要項目團隊的辛勤付出與細致管理。今后,該項目將繼續嚴格把控每個細節、有效消除每處隱患、妥善解決每次問題,讓每位居民在煙火日常中,都能觸摸到幸福,真正讓老舊小區換“新顏”,也讓居民們“煥”新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