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兒歇一會,喝上一碗綠豆湯,還有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防暑藥品可供使用,真是解暑更暖心。”在中鐵十四局一公司設備管理中心廣云作業隊,正在工地驛站歇涼的操作手小王說道。這一場景,正是該中心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縮影。
該中心聚焦將黨支部打造成職工信賴的“貼心站”,從解決職工急難愁盼問題入手,通過一系列務實舉措,不斷提升職工幸福感、歸屬感,為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注入源源不斷動力。
從“急難愁盼”到“暖心實干”
職工群眾的“急難愁盼”往往藏在日常細節里。“以前工作一天要洗澡時,經常出現熱水不夠用的情況,現在好了,不管什么時候,打開熱水器就有熱水,洗個熱水澡,渾身都舒坦。”該中心深南作業隊工人老馬臉上露出滿意笑容。走進該中心作業隊,每個作業隊都設置干凈整潔的洗浴間,并配備大容量熱水器,辦公區、餐飲區、生活區基本設施一應俱全。
聽取職工群眾意見建議(王振芝 攝)
該中心黨支部把“貼心站”的觸角延伸到每個作業隊,把曾被忽視的“小麻煩”“小困擾”當作大事來抓。夏日炎炎,給操作室加裝空調,在拌和站設立工地驛站,里面配備飲水機、舒適的座椅和防暑降溫藥品等,并設置“清涼補給點”,為大家發放冰袖、遮陽帽等防曬用品,該中心還安排專人每天熬制解暑綠豆湯,定時送到作業現場。
“再也不用為洗澡水夠不夠熱、夏天能不能涼快會兒這些問題操心了,這份安心與踏實,讓我們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施工生產中去!”老馬說道。
從“訴求清單”到“滿意答卷”
食堂伙食是職工們每天都關注的事。“現在不僅能吃到合口味的飯菜,還能吃上自己種的新鮮蔬菜,簡直幸福感滿滿!”職工姜麗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為了讓職工們吃得滿意、吃得健康,該中心黨支部牽頭開展食堂菜單征集活動,廣泛收集職工們意見建議,根據征集到的信息,食堂重新制定每周菜單,還專門為減脂健身的職工推出減脂餐。
開展“幸福菜園”種植活動(劉曉青 攝)
在滿足“舌尖上的需求”之外,該中心更注重豐富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場地閑置區域打造的“幸福菜園”成了熱門打卡地——職工們工余時間認領菜地,種上辣椒、青菜,既能緩解壓力,又能收獲新鮮蔬菜。“大家輪流澆水、施肥,收了菜還能在食堂一起分享,像個大家庭一樣。”職工薛千千說道。
針對作業隊“分布廣、集中管理難”的特點,該中心黨支部還把“貼心站”的服務延伸到“制度層面”,每月召開職工座談會已成雷打不動的慣例,從“工地驛站增設充電口”到“職工子女入學咨詢”,收集的意見建議都會形成“訴求清單”,辦結后在公示欄“銷號”。今年以來,通過“訴求清單”已落實改善類舉措28項,職工滿意度達100%。
從“本領恐慌”到“行家里手”
“以前總怕跟不上新設備的技術要求,現在有技能培訓,還有老師傅手把手教,心里踏實多了!”剛通過混凝土操作證的工人小張,對該中心的技能培訓舉措贊不絕口。
工程設備更新迭代快,作業隊工人常面臨“老經驗用不上、新技術跟不上”的“本領恐慌”。該中心結合不同工種技術能力要求,推出“定制化”培訓方案。
技能培訓采取“線上+線下”模式,該中心各業務部門根據不同工種特點及施工生產實際,每月定期發布培訓學習課件,開展線上集中培訓,講解設備運維知識;線下由各作業隊上的“技術大拿”擔任講師,結合實際案例拆解操作難點。針對部分工人對數字化操作不熟悉的問題,該中心創新開設“反向課堂”——讓年輕工人當老師,用“手把手演示+實操練習”的方式,幫助其掌握設備管理系統的操作方法。
如今,該中心的技能培訓體系已覆蓋全國各項目作業隊,累計開展培訓63場,不少作業隊還組建了“設備攻關小組”,自主解決多項設備運維難題。
“職工群眾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指令,我們將持續釋放‘貼心站’正能量,讓每位奔波在外的職工找到歸屬感、收獲幸福感,凝聚起推動工程建設的強大合力。”該中心黨支部高清華書記說道。